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頁
詩歌
詩經
楚辭
樂府
古風
唐詩
宋詞
宋詩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義詞
造句
學校
小說
首頁
> 詩歌 >
唐詩
> 寄韓諫議
上一卷
下一卷
今我不樂思岳陽,身欲奮飛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騏驎翳鳳凰。芙蓉旌旗煙霧樂,影動倒景搖瀟湘。星宮之君醉瓊漿,羽人稀少不在旁。似聞昨者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昔隨劉氏定長安,帷幄未改神慘傷。國家成敗吾豈敢,色難腥腐餐風香。周南留滯古所惜,南極老人應壽昌。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
杜甫
寄韓諫議
寄韓諫議原文
今我不樂思岳陽,身欲奮飛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騏驎翳鳳凰。芙蓉旌旗煙霧樂,影動倒景搖瀟湘。星宮之君醉瓊漿,羽人稀少不在旁。似聞昨者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昔隨劉氏定長安,帷幄未改神慘傷。國家成敗吾豈敢,色難腥腐餐風香。周南留滯古所惜,南極老人應壽昌。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
寄韓諫議注釋
諫議:按:諫議大夫起于后漢。續通典:武后龍朔二年改為正諫大夫,開元以來,仍復。凡四人屬門下官。 不樂:詩唐風: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岳陽:師注:岳州巴陵郡曰岳陽,有君山、洞庭、湘江之勝。按:此系諫議隱居處。地理志:岳州在岳之陽,故曰岳陽。按:岳陽即今湖廣岳州府。 奮飛:詩邶風: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娟娟:鮑照初月詩:未映西北墀,娟娟似蛾眉。 洞庭:禹貢,九江孔殷。注:九江,即今之洞庭湖也。沅水、漸水、元水、辰水、敘水、酉水、灃水、資水、湘水,皆合於洞庭,意以是名九江也。按:洞庭在府西南。 八荒:揚雄傳:陟西岳以望八荒。 鴻飛冥冥:指韓已遁世。法言: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楓葉:謝靈運詩:曉霜楓葉丹。 雨霜:鮑照詩:北風驅鷹天雨霜。 玉京:按,元君注:玉京者,無為之天也。東南西北,各有八天,凡三十二天,蓋三十二帝之都。玉京之下,乃昆侖之都。 群帝:江淹詩:群帝共上下。 北斗:晉書天文志:北斗在太微北,七政之樞機,號令之主。 麒麟:集仙錄:群仙畢集,位高者乘鸞,次乘麒麟,次乘龍鳳鶴,每翅各大丈余。 倒景:大人賦:貫列缺之倒景。注引陵陽子明經:列缺氣去地二千四百里,倒景氣去地四千里,其景皆倒在下。 瀟湘:謝朓詩: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 星宮: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 瓊漿:楚辭:華爵既陳,有瓊漿些。 羽人:穿羽衣的仙人。楚辭:仍羽人於丹丘。 赤松子:史記留侯世家:張良曰:吾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布衣之極,於良足矣。愿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耳。乃學避谷引道輕身。 韓張良:陸機高祖功臣傳:太子少傅留文成侯韓張良。 劉氏:漢書高祖紀:帝嘗與呂后曰: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令為太尉。 帷幄未改:帷幄本指帳幕,此指謀國之心。高帝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色難:神仙傳:壺公數試費長房,繼令噉溷,臭惡非常,長房色難之。 腥腐:鮑照詩:何時與爾曹,啄腐共吞腥。 楓香:爾雅注:楓有脂而香。南史:任昉營佛殿,調楓香二石。 周南留滯: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注:古之周南,今之洛陽。 老人壽昌:晉書: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常以秋分之旦見於丙,秋分之夕沒於丁。見則治平,主壽昌。 玉堂:十洲記:昆侖有流精之闕,碧玉之堂,西王母所治也。按:夢溪筆談: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鑾殿,皆在其間。
寄韓諫議簡介
《寄韓諫議》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屬于游仙詩一類,隱約含蓄,反復涵詠,始能體味。詩前六句為第一段,寫懷念韓某遠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為第二段,寫朝廷小人得勢,而賢臣遠去。點出韓某已罷官去國。“似聞”六句為第三段,寫聽到韓某罷官原因,以張良比之,頌其高潔有才。末四句為第四段,抒寫自己感想,并望韓某再度出山,為國出力。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這首詩思嚴慎細致周密,寫得隱晦曲折。格調卻清新激昂,鏗鏘有力。這首詩思嚴慎細致周密,寫得隱晦曲折。格調卻清新激昂,鏗鏘有力。
寄韓諫議譯文
眼下我心情不佳是思念岳陽,身體想要奮飛疾病逼我臥床。 隔江的韓注他品行多么美好,常在洞庭洗足放眼環望八方。 鴻鵠已高飛遠空在日月之間,青楓樹葉已變紅秋霜已下降。 玉京山眾仙們聚集追隨北斗,有的騎著麒麟有的駕著鳳凰。 芙蓉般的旌旗被煙霧所淹沒,瀟湘蕩著漣漪倒影隨波搖晃。 星宮中的仙君沉醉玉露瓊漿,羽衣仙人稀少況且不在近旁。 聽說他仿佛是昔日的赤松子,恐怕是更象漢初韓國的張良。 當年他隨劉邦建業定都長安,運籌帷幄之心未改精神慘傷。 國家事業成敗豈敢坐視觀望,厭惡腥腐世道寧可餐食楓香。 太史公留滯周南古來被痛惜,但愿他象南極壽星長泰永昌。 品行高潔之人為何遠隔江湖,怎么才能將他置于未央宮上? && 我的心啊悒郁不悅,不由得思念起岳陽——你所在的地方,想要騰身飛去啊,無奈我輾轉在病床。遠隔著澄碧清澈的秋水,我懷念的人啊品貌端莊,洞庭洪波為你洗去腳上的塵土,宇宙八荒在你眼前鋪展:蒼穹高邈,鴻雁飛翔,日月皎皎,放射光芒,楓葉已經涂抹成紅色,秋天開始降下了寒霜。居住在玉京的天帝們,一齊到北斗星宮會聚,馱著他們飄然而至的,是那吉祥的麒麟和鳳凰。繪繡蓮花的面面旌旗,在輕煙霧靄中飛揚,這天上的勝景啊,倒映在波光搖曳的瀟湘。星宮里的帝君們開懷暢飲,在玉液瓊漿中陶醉,隨逝的飛仙羽人卻缺少了誰,你正遨游在遠方。所說你早已退隱山林,追隨那仙人赤松子,難道你就是那漢朝的開國元勛,韓國良相得后代張良。從前曾輔佐那劉氏,成就帝業,定都長安,運籌決勝的初衷未改,位高祿厚卻讓你黯然神傷:國家的興衰成敗,我怎敢不聞不問?只是不愿與腐臭污濁同流,還是退居山林去領受紅楓的清香。當年太史公周南留滯的故事,自古以來為人們所痛惜,都希望天空出現南極老人之星,讓世間一片太平安康。你有著美好的品行和功業,卻為何要遠隔秋水避世隱居?怎樣才能重返朝廷,為君王貢獻肝膽,治國安邦。
杜甫
簡介
簡介暫無
杜甫
的其它詩歌
寄韓諫議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古柏行
兵車行
佳人
春宿左省
垂老別
潼關吏
無家別
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
春望
對雪
羌村三首
北征
哀江頭
野老
江村
狂夫
南鄰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蜀相
成都府
登樓
登樓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其四
別房太尉墓
送路六侍御入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其六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戲為六絕句
堂成
漫成一首
登高
九日
又呈吳郎
孤雁
小寒食舟中作
燕子來舟中作
南征
登岳陽樓
江南逢李龜年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江漢
發潭州
詠懷古跡五首 其五
閣夜
詠懷古跡五首 其三
詠懷古跡五首 其二
諸將五首 其二
宿江邊閣
夔州歌十絕句 其一
秋興八首
白帝
八陣圖
旅夜書懷
禹廟
有感五首 其三
倦夜
宿府
絕句四首 其三
絕句二首 其二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絕句二首 其一
不見
贈花卿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水檻遣心二首 其一
琴臺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江亭
春夜喜雨
絕句漫興九首 其七
絕句漫興九首 其三
絕句漫興九首 其一
客至
后游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恨別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其七
月夜憶舍弟
天末懷李白
秦州雜詩 其七
夢李白二首
新婚別
石壕吏
新安吏
贈衛八處士
洗兵馬
日暮
九日藍田崔氏莊
曲江對酒
曲江二首
悲陳陶
月夜
貧交行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后出塞五首 其二
醉時歌
前出塞九首 其六
春日憶李白
麗人行
飲中八仙歌
望岳
畫鷹
房兵曹胡馬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題張氏隱居二首 其二
詠懷古跡五首
野望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絕句四首
哀王孫
曲江其二
清明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古柏行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滟滪堆
秋興八首選四
賓至
劍門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空囊
送遠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南征
后出塞五首
彭衙行
登兗州城樓
曲江三章五句
詠懷古跡五首選二
琴臺
白帝城最高樓
至德二載
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夢李白二首之二
夢李白二首之一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喜達行在所三首 其二
北征
贈衛八處士
洗兵馬
哀江頭
潼關吏
石壕吏
新婚別
無家別
佳人
成都府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兵車行
醉時歌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麗人行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漢州王大錄事宅作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絕句二首
絕句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羌村三首·其三
夏夜嘆
百憂集行
月
水檻遣心二首
嚴鄭公宅同詠竹
贈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望岳
憶昔二首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
歲暮
晚晴
夔州歌十絕句
柏學士茅屋
前出塞九首
客從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
蒹葭
雨不絕
武侯廟
白露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醉歌行
鳳凰臺
君不見,簡蘇徯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李白集有尋魯城北范居士詩)
望岳
梅雨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
客夜
悲秋
長江二首
茅堂檢校收稻二首
暮春
月
偶題
泊岳陽城下
絕句漫興九首·其二
詠春筍
戲為六絕句·其一
相和歌辭。后苦寒行二首
喜晴(一作喜雨)
病后遇王倚飲,贈歌
草堂
近聞
課伐木
園官送菜
王兵馬使二角鷹
白馬
上水遣懷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句
句
闕題
九日登梓州城
又送
惠義寺園送辛員外
避地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
送王侍御往東川,放生池祖席
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
放船
去蜀
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
愁坐
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客舊館
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錄事
隨章留后新亭會送諸君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題郪縣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奉使崔都水翁下峽
贈裴南部,聞袁判官自來欲有按問
送竇九歸成都
花底
柳邊
巴西聞收宮闕,送班司馬入京
收京
巴山
早花
遣憂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二首
與嚴二郎奉禮別
送靈州李判官
寄高適
逃難
狂歌行,贈四兄
呀鶻行
惜別行送劉仆射判官(仆射乃其主將劉乃仆射之判官也)
瞿唐懷古(以下草堂逸詩拾遺)
送司馬入京
絕句九首(前六首已見第十三卷中)
長吟
李鹽鐵二首(一首題作李監宅,已見第九卷中)
舟泛洞庭(一作過洞庭湖)
聞惠二過東溪特一送(以下七首,吳若本逸詩)
杜鵑行(一作司空曙詩)
虢國夫人(一作《張祜集》靈臺二首之一)
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一作暢當詩)
哭長孫侍御(一作杜誦詩。以下為杜甫補遺)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
酬郭十五受判官
奉酬寇十侍御錫見寄四韻,復寄寇
贈韋七贊善
回棹
清明二首
歸雁二首
同豆盧峰知字韻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嶺南掌選崔郎中判官兼寄韋韶州
奉送二十三舅錄事之攝郴州
奉贈蕭二十使君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
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樓上
對雪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
哭韋大夫之晉
哭李常侍嶧二首
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二十韻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
登舟將適漢陽
奉贈盧五丈參謀(琚)
重送劉十弟判官
長沙送李十一(銜)
湖中送敬十使君適廣陵
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覲省
千秋節有感二首(八月二日為明皇千秋節)
酬韋韶州見寄
江閣對雨有懷行營裴二端公(裴虬與討臧玠故有行營)
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迢)
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
雙楓浦(在瀏陽縣)
北風(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銅官渚守風(渚在寧鄉縣)
入喬口(長沙北界)
野望
登白馬潭
歸雁
祠南夕望
湘夫人祠(即黃陵廟)
宿白沙驛(初過湖南五里)
宿青草湖(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過南岳入洞庭湖
纜船苦風,戲題四韻,奉簡鄭十三判官(泛)
曉發公安(數月憩息此縣)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
宴王使君宅題二首
公安縣懷古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沔鄂
贈虞十五司馬
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
移居公安敬贈衛大郎鈞
暮歸
重題
獨坐
哭李尚書(之芳)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德…三十韻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
官亭夕坐戲簡顏十少府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
又作此奉衛王
江陵節度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
遣悶
舟中
舟月對驛近寺
江邊星月二首
江陵望幸
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鄧國太夫人
水宿遣興奉呈群公
多病執熱奉懷李尚書(之芳)
宇文晁尚書之甥崔彧司業之孫尚書之子重泛鄭監前湖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諸公及舍弟宴書齋
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得深字韻)
奉送蜀州柏二別駕將中丞命赴江陵起居…行軍司馬佐
暮春陪李尚書、李中丞過鄭監湖亭泛舟(得過字韻)
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
奉送蘇州李二十五長史丈之任
上巳日徐司錄林園宴集
書堂飲既,夜復邀李尚書下馬,月下賦絕句
宴胡侍御書堂(李尚書之芳、鄭秘監審同集歸字韻)
乘雨入行軍六弟宅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諸公
泊松滋江亭
春夜峽州田侍御長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巫山縣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別兼諸公攜酒樂…留于屋壁
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凡四十韻
庭草
江梅
人日兩篇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親事不合卻赴通州主簿前閬…親事遂停
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瀼西果園四十畝
遠懷舍弟穎、觀等
太歲日
元日示宗武
玉腕騮(江陵節度衛公馬也)
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羅者久取竟未…請余賦詩
雞
麂
白小
黃魚
猿
鷗
吹笛
見螢火
哭王彭州掄
奉漢中王手札報韋侍御、蕭尊師亡
存歿口號二首
別蘇徯(赴湖南幕)
憑孟倉曹將書覓土婁舊莊
送孟十二倉曹赴東京選
送李功曹之荊州充鄭侍御判官重贈
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
奉寄李十五秘書二首
寄杜位(頃者與位同在故嚴尚書幕)
送鮮于萬州遷巴州(鮮于炅乃仲通子,有父風)
奉送卿二翁統節度鎮軍還江陵
送王十六判官
送田四弟將軍將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節度…郡王衛公幕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
送覃二判官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別之澧朗
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
別崔潩因寄薛據、孟云卿(內弟潩赴湖南幕職)
謁真諦寺禪師
秋日寄題鄭監湖上亭三首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覃山人隱居
簡吳郎司法
柳司馬至
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
過客相尋
九月一日過孟十二倉曹、十四主簿兄弟
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侄三首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
陪柏中丞觀宴將士二首
寄韋有夏郎中
王十五前閣會
江雨有懷鄭典設
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第五弟豐獨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消息,覓使寄此二首
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兩篇
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
得舍弟觀書自中都已達江陵,今茲暮春月末…情見乎詞
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
悶
即事(一作天畔)
即事
覽鏡呈柏中丞
晝夢
愁(強戲為吳體)
懷灞上游
憶鄭南玭
覽物(一作峽中覽物)
小至
冬至
孟冬
十月一日
大歷二年九月三十日
九日諸人集于林
九日五首
社日兩篇
又示兩兒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又示宗武
宗武生日
夜二首
晚
朝二首
雨
雷
曉望
向夕
返照
晨雨
夜
雨四首
云
暝
晚晴吳郎見過北舍
雨晴
村雨
十七夜對月
十六夜玩月
熱三首
返照
歸
更題
夜雨
晚晴
雨
雨
晴二首
夜(一作秋夜客舍)
遠游
獨坐二首
耳聾
搖落
南極
秋峽
傷秋
秋清
遣愁
中宵
月圓
不寐
冬深(一作即日)
有嘆
吾宗(衛倉曹崇簡)
孟氏(集有過孟十二倉曹十四主簿兄弟詩)
中夜
江上
江月
草閣
垂白(一作白首)
覆舟二首
提封
驪山
洛陽
歷歷
鸚鵡(一作翦羽)
斗雞
能畫
宿昔
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
洞房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復愁十二首
解悶十二首
夔府書懷四十韻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贈李八秘書別三十韻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諸將五首
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
瞿塘兩崖
天池
峽口二首
諸葛廟
峽隘
陪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越公楊素所建)
白帝樓
曉望白帝城鹽山
白帝城樓
滟滪
白鹽山(白鹽崖高千馀丈,在州城東十七里)
謁先主廟(劉昭烈廟在奉節縣東六里)
上白帝城二首
上白帝城(公孫述僭位于此,自稱白帝)
暫往白帝復還東屯
刈稻了詠懷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二首
東屯北崦
東屯月夜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
小園
季秋江村
寒雨朝行視園樹
課小豎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凈訖移床三首
樹間
溪上
秋野五首
示獠奴阿段
豎子至
園
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
卜居
赤甲
入宅三首(大歷二年春,甫自西閣遷赤甲)
瀼西寒望
西閣夜
西閣二首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
不離西閣二首
西閣雨望
西閣口號(呈元二十一)
夜宿西閣,曉呈元二十一曹長
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必愆佳期走筆戲簡
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
移居夔州郭
寄岑嘉州(州據蜀江外)
寄常征君
南楚
老病
子規
立春
懷錦水居止二首
云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
答鄭十七郎一絕
將曉二首
承聞故房相公靈櫬自閬州啟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
奉漢中王手札
又雪
十二月一日三首
三絕句
別常征君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
宴忠州使君侄宅
聞高常侍亡(忠州作)
渝州候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
撥悶(一作贈嚴二別駕)
宴戎州楊使君東樓
哭嚴仆射歸櫬
絕句六首
春日江村五首
弊廬遣興,奉寄嚴公
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
至后
初冬
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得溪字。池在張儀子城內)
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得忘字)
嚴鄭公階下新松(得沾字)
送舍弟頻赴齊州三首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
到村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
奉和嚴大夫軍城早秋
立秋雨院中有作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
寄邛州崔錄事
王錄事許修草堂貲不到,聊小詰
歸來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
黃河二首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寄董卿嘉榮十韻
歸雁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王契,字佐卿,京兆人)
春歸
答楊梓州
得房公池鵝
舟前小鵝兒(漢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湖)
陪王漢州留杜綿州泛房公西湖(房琯刺漢州時所鑿)
倚杖(鹽亭縣作)
山館(一作移居公安山館,編入江陵詩后)
行次鹽亭縣聊題四韻奉簡嚴遂州蓬州兩使君咨議諸昆季
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
送韋郎司直歸成都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渡江
喜雨
滕王亭子
玉臺觀
滕王亭子
玉臺觀(滕王造)
歸夢
江亭王閬州筵餞蕭遂州
地隅
游子
暮寒
雙燕
百舌
久客
春遠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黃家亭子二首
奉寄別馬巴州(時甫除京兆功曹在東川)
泛江
奉寄章十侍御
奉寄高常侍(一作寄高三十五大夫)
放船
奉待嚴大夫
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
傷春五首(巴閬僻遠傷春罷始知春前已收宮闕)
城上(一作空城)
薄游
贈韋贊善別
送李卿曄(曄,淮安忠公琇之子,時以罪貶嶺南)
薄暮
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得涼字)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九日
遣憤
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
章梓州水亭
玩月呈漢中王
戲作寄上漢中王二首
送元二適江左
有感五首
王命
征夫
對雨
警急(時高公適領西川節度)
臺上(得涼字)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得開字)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得風字)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送何侍御歸朝(李梓州泛舟筵上作)
江亭送眉州辛別駕升之(得蕪字)
登牛頭山亭子
陪李梓州、王閬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
數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
上兜率寺
望兜率寺
甘園
望牛頭寺
泛江送客
上牛頭寺(牛頭山在郪縣西南,下有長樂寺)
泛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因寄岑中允參、范郎中季明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得山字)
春日梓州登樓二首
野望
秋盡
陪王侍御宴通泉東山野亭
客亭
所思(得臺州鄭司戶虔消息)
題玄武禪師屋壁(屋在中江大雄山)
黃草
懷舊
九日奉寄嚴大夫
九日登梓州城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一作竇十五使君)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原注故陳拾遺射洪人也篇末有云)
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得心字)
奉送嚴公入朝十韻
嚴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得空字)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
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
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
屏跡三首
官池春雁二首
遠游
畏人
江頭四詠。花鴨
江頭四詠。鸂鶒
江頭四詠。梔子
江頭四詠。丁香
三絕句
絕句漫興九首
送段功曹歸廣州
得廣州張判官叔卿書,使還,以詩代意
廣州段功曹到得楊五長史譚書功曹卻歸聊寄此詩
嚴中丞枉駕見過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
重贈鄭煉
贈別何邕
贈別鄭煉赴襄陽
詣徐卿覓果栽
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蕭八明府堤處覓桃栽
題桃樹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少年行
即事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簡李公二首
李司馬橋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少年行二首
野人送朱櫻
王竟攜酒,高亦同過,共用寒字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范二員外邈、吳十侍御郁特枉駕闕展待,聊寄此
徐九少尹見過
魏十四侍御就弊廬相別
奉簡高三十五使君
酬高使君相贈
草堂即事
野望因過常少仙
寄杜位(位京中宅近西曲江,詩尾有述)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
送裴五赴東川
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朝雨
江漲
題新津北橋樓(得郊字)
游修覺寺
聞斛斯六官未歸
石鏡
惡樹
高楠
徐步
寒食
獨酌
落日
可惜
早起
村夜
春水生二絕
春水
漫成二首
遣意二首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散愁二首
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
寄贈王十將軍承俊
建都十二韻
重簡王明府
敬簡王明府(甫嘗為唐興縣宰王潛作客館記疑即王明府)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逢唐興劉主簿弟
寄楊五桂州譚(因州參軍段子之任)
寄賀蘭铦
出郭
過南鄰朱山人水亭
北鄰
遣興
云山
江漲
西郊
所思
田舍
進艇
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茅屋貲
賓至(一作有客)
為農
一室
卜居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凡三十韻
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
從人覓小胡孫許寄
佐還山后寄三首
示侄佐(佐草堂在東柯谷)
野望
送人從軍
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
銅瓶
蕃劍
病馬
獨立
日暮
不歸
觀兵
秋笛
夕烽
廢畦
除架
苦竹
螢火
促織
搗衣
歸燕
初月
天河
遣懷
山寺
即事
寓目
雨晴(一作秋霽)
宿贊公房(京中大云寺主謫此安置)
東樓
得舍弟消息
秦州雜詩二十首
憶弟二首(時歸在南陸渾莊)
得弟消息二首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時任華州司功)
題鄭縣亭子(鄭縣游春亭在西溪上一名西溪亭)
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員外綰
寄高三十五詹事
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甫昔時嘗客游此縣…圖樣志諸篇末
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
端午日賜衣
贈畢四(曜)
酬孟云卿
奉贈王中允(維)
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
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題鄭十八著作虔
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
送賈閣老出汝州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晚出左掖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相國制文)
題省中院壁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掖門在兩旁如人之臂掖)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曲江對雨
紫宸殿退朝口號
臘日
收京三首
重經昭陵
行次昭陵
晚行口號
獨酌成詩
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得云字)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
奉贈嚴八閣老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郭英乂)
得家書
喜達行在所三首(原注:自京竄至鳳翔)
一百五日夜對月
憶幼子(字驥子,時隔絕在鄜州)
元日寄韋氏妹
遣興
崔氏東山草堂
官定后戲贈(時免河西尉,為右衛率府兵曹)
故武衛將軍挽歌三首
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國輔、休烈)
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阻雨未遂馳賀,奉寄此詩
九日曲江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甫從姑子也)
贈高式顏
陪李金吾花下飲
送張二十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過字)
贈翰林張四學士
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崔駙馬山亭宴集(京城東有崔惠童駙馬山池)
杜位宅守歲
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
冬日有懷李白
重過何氏五首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山林在韋曲西塔陂)
送韋書記赴安西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
贈田九判官(梁丘)
城西陂泛舟(即渼陂)
送裴二虬作尉永嘉
寄高三十五書記(適)
贈陳二補闕
送蔡希曾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
過宋員外之問舊莊
夜宴左氏莊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用寬其意
巳上人茅齋
對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
暫如臨邑,至gh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
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池在濟寧州境)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龍門(即伊闕)
天寶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為山…而作是詩
重題鄭氏東亭(在新安界)
題張氏隱居二首
李監宅
鄭駙馬宅宴洞中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鮮于仲通,天寶末為京兆尹)
敬贈鄭諫議十韻
奉贈太常張卿二十韻(均)
上韋左相二十韻(見素)
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
贈韋左丞丈(濟。天寶七年以韋濟為河南尹遷尚書左丞)
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泊于方田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通簡臺省諸公
入衡州
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
歲晏行
奉贈李八丈判官(曛)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
別張十三建封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
清明
湘江宴餞裴二端公赴道州
次晚洲
早發
宿花石戍(長沙有淥口、花石二戍)
次空靈岸
過津口
早行
宿鑿石浦(浦在湘潭縣西)
解憂
遣遇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詠懷二首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
別董颋
發劉郎浦(浦在石首縣,昭烈納吳女處)
夜聞觱篥
醉歌行,贈公安顏少府請顧八題壁
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朱鳳行
白鳧行
北風
魏將軍歌
憶昔行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
大覺高僧蘭若(和尚去冬往湖南)
寄薛三郎中(據)
贈蘇四徯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
別李義
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
寄從孫崇簡
寄柏學士林居
夜歸
復陰
晚晴
前苦寒行二首
赤霄行
錦樹行(因篇內有錦樹二字摘以為題非正賦錦樹也)
虎牙行(虎牙在荊門之北,江水峻急)
別李秘書始興寺所居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秋風二首
狄明府(博濟。一作寄狄明府)
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
聽楊氏歌
覽柏中允兼子侄數人除官制詞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載歌絲綸
李潮八分小篆歌
同元使君舂陵行
遣懷
壯游
昔游
往在
可嘆
寫懷二首
八哀詩。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八哀詩。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
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
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目
種萵苣
雨
甘林
雨
又上后園山腳
晚登瀼上堂
雨二首
雨
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
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豎子…往問
驅豎子摘蒼耳(即卷耳)
上后園山腳
催宗文樹雞柵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
槐葉冷淘
信行遠修水筒(引水筒)
園人送瓜
西閣曝日
贈李十五丈別(李秘書文嶷)
送殿中楊監赴蜀見相公(杜鴻漸鎮蜀,辟楊炎為判官)
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牽牛織女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較熱退晚加小涼穩睡…呈元二十一曹長
火
雷
貽華陽柳少府
柴門
鄭典設自施州歸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輔國貶施州刺史)
最能行
負薪行
縛雞行
引水
折檻行
蠶谷行
青絲(青絲白馬,用侯景事,以比仆固懷恩)
三韻三篇
贈鄭十八賁(云安令)
水閣朝霽,奉簡嚴云安(一作云安嚴明府)
石研詩
客堂
客居
杜鵑
別蔡十四著作
莫相疑行
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
揚旗
除草
營屋
破船
水檻
四松
閬水歌
閬山歌
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賈至)
贈別賀蘭铦
釋悶
自平
冬狩行(時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東川)
發閬中
南池(在閬中縣東南,即彭道將魚池)
嚴氏溪放歌行(溪在閬州東百馀里)
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縣,得昏字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寄題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
桃竹杖引,贈章留后(竹兼可為簟,名桃笙)
棕拂子
山寺(得開字,章留后同游)
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得柳字
陪章留后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短歌行,送祁錄事歸合州,因寄蘇使君
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
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宴姚通泉,晚攜酒泛江
通泉縣署屋壁后薛少保畫鶴
觀薛稷少保書畫壁
過郭代公故宅
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
奉贈射洪李四丈(明甫)
謁文公上方
陳拾遺故宅(宅在射洪縣東七里東武山下)
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跡
光祿坂行
相逢歌贈嚴二別駕(一作嚴別駕相逢歌)
姜楚公畫角鷹歌
海棕行
越王樓歌(太宗子越王貞為綿州刺史,作臺于州城西北)
又觀打魚
觀打魚歌
述古三首
去秋行
苦戰行
大麥行
天邊行
喜雨
漁陽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
戲贈友二首
溪漲
大雨
楠樹為風雨所拔嘆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
戲作花卿歌
枯楠
麗春
丈人山(山在青城縣北,黃帝封青城山為五岳丈人)
枯棕
病橘
病柏
徐卿二子歌
投簡成、華兩縣諸子
戲為雙松圖歌(韋偃畫)
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
題壁畫馬歌(一作題壁上韋偃畫歌。偃京兆人善畫馬)
泛溪
贈蜀僧閭丘師兄
杜鵑行
石犀行
石筍行
鹿頭山(山上有關,在德陽縣治北)
石柜閣
桔柏渡(在昭化縣)
龍門閣
五盤(七盤嶺在廣元縣北一名五盤棧道盤曲有五重)
飛仙閣
水會渡
白沙渡(屬劍州)
木皮嶺
發同谷縣(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劍南紀行)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泥功山(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權置行成州)
積草嶺(同谷縣界)
石龕
龍門鎮(龍門鎮在成縣東后改府城鎮)
青陽峽
法鏡寺
寒硤
鹽井(鹽井在成州長道縣,有鹽官故城)
鐵堂峽(鐵堂山在天水縣東五里,峽有鐵堂莊)
赤谷
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
萬丈潭
別贊上人
遣興五首
遣興五首
遣興五首
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虔)
太平寺泉眼
寄贊上人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
赤谷西崦人家
昔游
幽人
遣興三首
貽阮隱居
立秋后題
夏日嘆
瘦馬行(一作老馬)
畫鶻行(一作畫雕)
義鶻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戲贈閿鄉秦少公短歌
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
湖城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
留花門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逼仄行,贈畢曜(一作bX々行,一作贈畢四曜)
玉華宮
九成宮
徒步歸行
得舍弟消息
塞蘆子(蘆子關屬夏州,北去塞門鎮一十八里)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述懷一首(此已下自賊中竄歸鳳翔作)
送率府程錄事還鄉
喜晴(一作喜雨)
雨過蘇端(端置酒)
晦日尋崔戢、李封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大云寺贊公房四首
悲青坂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
去矣行
驄馬行
沙苑行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
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
夏日李公見訪
戲簡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源明
渼陂行(陂在鄠縣西五里,周一十四里)
渼陂西南臺
樂游園歌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九日寄岑參(參,南陽人)
示從孫濟(濟字應物,官給事中、京兆尹)
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征士
嘆庭前甘菊花
秋雨嘆三首
天育驃騎歌(天育,廄名,未詳所出)
白絲行
高都護驄馬行(高仙芝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
今夕行(自齊趙西歸至咸陽作)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亭對鵲湖
游龍門奉先寺(龍門即伊闕一名闕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贈李白
送高三十五書記
寄韓諫議詩句
濯足洞庭望八荒
星宮之君醉瓊漿
羽人稀少不在旁
恐是漢代韓張良
玉京群帝集北斗
國家成敗吾豈敢
身欲奮飛病在床
今我不樂思岳陽
芙蓉旌旗煙霧樂
焉得置之貢玉堂
影動倒景搖瀟湘
美人娟娟隔秋水
南極老人應壽昌
似聞昨者赤松子
帷幄未改神慘傷
色難腥腐餐風香
或騎騏驎翳鳳凰
鴻飛冥冥日月白
青楓葉赤天雨霜
周南留滯古所惜
美人胡為隔秋水
昔隨劉氏定長安
可能你會感興趣
行宮
菊花
遣悲懷其三
遣悲懷其二
遣悲懷其一
賦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
寒食寄京師諸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男生和女生那对那过程_欧美viboss老人_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